金证评估深度参与中经社数据资产研讨会,共话数据资产化未来
近日,以“规则驱动共识 价值引领创新”为主题的中国经济信息社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作为新华社直属的专业经济信息服务机构,中经社建设和运营了多个国家级平台。2024年4月24日,中经社顺势而为,成立数据资产运营研究中心,组织优势力量全面服务我国数据资产建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潘海平、总裁曹文忠、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谭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以及来自各部委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共聚一堂,围绕如何有效落实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建言献策。
金证评估总裁林立受邀参会,深度参与多项活动,并系统阐述了金证评估在数据资产化领域的实践成果与核心观点。
参与权威报告撰写,破解公共数据运营的难题
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发布《公共数据运营:从合规底线到价值高地的跃迁》研究报告。金证评估作为该项成果的联合发布单位,积极开展统筹和撰写工作,为报告贡献了数据资产化评估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助力构建公共数据价值转化的方法论框架。

主旨演讲:数据是AI时代“原油”,需长效治理
林立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无疑将重塑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甚至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算力成本依然昂贵,算法的突破逐渐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深度学习模型的参数规模趋于极限,在现有的人工智能演进范式下,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很有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大模型本质上是需要靠数据去‘投喂’的,因此把数据称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原油储备’毫不为过。”林立认为,当前正面临高质量数据逐渐枯竭的困境,而合成数据的利用尚在探索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公共数据这座“宝库”,是人工智能时代解决数据规模和数据质量的重要途径。
林立还表示,目前对于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依然在操作层面、制度规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指引,充分释放公共数据的价值。
数据资产化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工作,有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目标,尤其是现在对数据资产金融化的程度与数据流通的使用现状是不匹配的,一些市场主体着急把数据做资产化,做资本化,发行各种各样的证券化产品。
“但实际上从我们估值的角度来讲,这些未来的现金流其实是没有被验证的。”林立说,现在很多数据资产化的商业模型,其未来发展模式处于非常不确定的状态。特别是对于公共数据资源的利用,还是要格外重视其社会价值,不要去过度追求短期价值。
“产业和人才的配套,对于如何更好推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公共数据的治理、发展还是至关重要的。”林立说。

图为金证(上海)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裁林立作主旨发言(新华社记者王吉如 摄)
会后专访:打破“数据孤岛”需决心与基建并重
研讨会后林立接受了新华财经记者题为《打破“数据孤岛”要有决心 基础设施建设亦必不可少》的专访。接受采访时,林立进一步强调数据资产化需立足长远。他认为,数据资源入表仅是资产管理的一环,若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可能将“伪资产”纳入报表。打破“数据孤岛”不仅需要政策决心,还需完善分级分类目录与安全合规机制,避免因数据流通引发风险。对于公共数据开发,他建议优先聚焦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平衡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图为金证(上海)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裁林立接受记者采访(王钊 摄)
金证评估始终主张,数据资产化应以治理为核心,警惕急功近利。我们近年来深度参与标准制定与实践案例研究,为企业提供从评估到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未来将继续推动数据要素的规范化、市场化进程,助力构建健康的数据要素生态,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