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观点】浅谈数据的分级分类对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持有的数据资产具有区别于一般商业数据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必须将分级分类作为管理的逻辑起点。

高度的敏感性与公共利益关联性:行政事业单位的数据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以一个高质量车辆数据集作为案例说明,其中包含的一定区域车辆实时位置数据,一旦大规模汇聚,就可能揭示出城市的交通生命线、关键物流节点甚至特殊单位的运行规律。这类数据一旦泄露或被滥用,极易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按国标《GB/T 43697-2024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分类分级规则》要求,在初始评估时就此类数据可能被识别为重要数据。而单一车辆的行车轨迹、充电习惯则涉及车主隐私,属于敏感个人信息。通过分级,管理者可以清晰地将“全网实时运行态势”等宏观数据与“个人出行轨迹”等微观数据区分开,实施不同强度的保护。

【金证观点】浅谈数据的分级分类对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海量的规模与业务的复杂性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覆盖了交通等多个重点行业。车辆数据集的数据来源就极其复杂,既有来自车辆本身的运营、位置数据,也有车辆实时运行日志数据,还可能涉及车辆驾驶人员个人信息、驾驶行为等多方数据。面对如此庞大且异构的数据资源,必须先进行科学分类。例如,可将数据分为“车辆静态数据”(如品牌、型号)、“动态运行数据”(如位置、速度)等类别。清晰的分类是实现数据资产结构化、目录化的基础,为后续的检索、共享和融合应用提供了清晰的地图,避免了数据管理的混乱。

开发利用与合规要求并行高质量的车辆数据集的数据价值巨大,可用于城市规划、智能交通、金融创新。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这些开发利用划定了严格的合规红线,分级分类正是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工具。例如,对于城市规划部门,可以开放经过匿名化、聚合处理后的一般数据级别的区域充电热力图;而保险公司想获取个人驾驶行为数据用于定价,则必须在取得车主明确授权,并采用隐私计算等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合规使用被严格限定范围的个人信息数据。分级分类为不同场景的数据使用设定了差异化的“交通规则”。

数据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台账登记、授权运营、收益分配、交易共享及安全等环节,而分级分类正是贯穿始终、指导每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核心主线。

台账登记的“源头治理”在车辆数据集建设之初,就应依据分级分类标准,对接入的各类数据进行初始识别和标识。例如,车辆识别码(VIN)和实时位置数据在进入系统时就应被贴上不同安全等级的标签,这决定了它们从诞生之初就要遵循不同的存储、加密和访问控制规范。

使用环节的“权限阀门”:这是分级分类作用最核心的体现。交通部门、应急部门、环保部门可依据其职能获取不同级别的数据访问权限,实现政务协同。

交易流通的“定价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关于建立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了数据产品可实行政府指导价。如持有人开发的数据产品,其价格的核定,就需要评估其背后所使用数据的级别、质量和稀缺性。重要数据的价值贡献显然高于一般数据。

【金证观点】浅谈数据的分级分类对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处置环节的“安全标尺”:当部分车辆报废,其历史数据需要销毁时,包含大量行车轨迹的原始数据,因其级别较高,必须采用多次覆写等专业技术手段彻底清除,确保无法恢复,防止“退休”数据成为新的安全隐患。

安全与审计环节的“防护重点”分级分类实现了安全资源的优化配置。网络攻击、数据加密等最强的防护力量应集中用于保护实时位置、全网运行态势、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安全审计的重点也必然是聚焦于这些高级别数据的访问日志,确保每一次调用都有据可查、合规合法。

综上所述,对于持有海量高敏公共数据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数据分级分类不仅是技术要求,更是治理要求和战略要求。它是应对数据内在特殊性的必然路径,也是将宏观管理原则落实到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全过程微观操作的核心机制。只有牢牢抓住分级分类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做到对数据资产的精准施策与有效管控,从而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共数据的巨大价值。

公众号
公众号
信用中国 应聘登记
返回顶部